1. 三体读后感150字以内
1、不管人类科技再怎么进步,也要保持谦虚,傲慢是生存的障碍。
2、什么都有消亡的一天。
3、看待事物要理性、辨证,要有坚定的信念。
4、有多大能力担多大责任,程心就是个反面例子。
2. 三体读后感80字
主要内容:以褐蚁看人类为线索,展开叶文洁和杨冬同学罗辑的讲话,叶文洁鼓励罗辑启动宇宙社会学之旅,并提出宇宙社会学公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第二,文明不断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这真是很容易让人想起质量、动量、能量守恒定律呢!估计这里对后面是伏笔作用的)
3. 三体读后感150字以内怎么写
《三体》作者刘慈欣做到了,因为这部小说的开头成功吸引我继续往下读。细细品读,《三体》的开头展示了不少精彩实用的写作技巧,但似乎也存在一些“硬伤”。
精彩一:开篇不凡。“汪淼觉得,来找我的这四个人是一个奇怪的组合”,作者明显借鉴了西方小说创作技巧,即开门见山式的直奔故事情节,没有环境描写、没有人物描写、没有任何铺垫。汪淼是谁?多大年纪?在哪里?什么时间?统统都没有着急交代,而是接下来解释这四个人的奇怪之处在哪里:“两名警察和两名军人,如果那两个军人是武警还算正常,但这是两名陆军军官”。对习惯于我国传统小说阅读的读者来说,这样的开头很新颖别致,不像《红楼梦》等四大名着那样诗词打先锋,也不像《红高粱》那样第一段就来几句人物对话描写,更不像《活着》那样开篇介绍主人公的工作职业和环境。这样的开头,值得我们揣摩学习。
精彩二:制造悬念。第一章主要讲述主人公物理教师汪淼被邀请到一个作战中心开会,接受一个加入名叫“科学边界”学术组织当卧底的任务。和平年代为什么成立作战中心?属于我国的作战中心为什么会有美英两国军官和中情局人员参加?那些学者为什么接二连三地自杀?这些疑问在读者脑海中不断盘旋,自然就有继续往下读、探秘真相的冲动。
精彩三:以大套小。在讲述主线故事的同时,侧面简单介绍了史强队长的“劣迹斑斑”,重点穿插了“中华二号”高新加速器项目场景及相关人物,特别是后来自杀的女科学家李冬,这样处理自然是为了埋下伏笔,提供了多条叙事线索,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环境和景物描写的深厚功底。
《三体》开头部分有“硬伤”吗?有!我认为主要是人物语言与身份、环境不符,且听我一一道来:
比如,随行执行命令的两名陆军军官在汪淼家门口的对话,在2名警察刚离开时就当着并不熟悉的汪淼面谈论史强队长的诸多不光彩的历史:营救人质失败、与黑社会打得火热、刑讯逼供使人致残,这不是喜欢背后嚼舌头的长舌婆么?实在不符合守口如瓶、作风严明的军人形象。虽然交代史强的这些人物经历有必要,但不应当是这种方式、这种场合被介绍出来,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
比如到了作战中心,常伟思将军开会期间多次叫史强队长为“大史”,也不符合人物身份。在会议等正式场合,即便两人平时私交关系再好,上级对下级也会称姓名+同志或者职务级别,而不是“大史”“老王”“小张”“阿牛”这样的口语称呼。
再比如,在这一章的最后,汪淼轻而易举就从送他的司机嘴里打听到另一位学者丁仪的住址。在政府机关或部队工作的司机,一般都具有保密思维,警觉性很高,绝对不像北京出租车司机那么能“侃大山”,更不会轻易透露家庭住址等私人隐秘信息,所以这个情节经不起推敲。
还有,关于作战中心的环境描写我认为也不符合现实。《三体》中写汪淼初到作战中心时,看到电脑设备胡乱堆放、电线网线纠缠散在地上、网络交换机随手放在服务器上等,作者的本意应该是为了反映当时军情紧急、来不及收拾整理,但通过史强的话我们明确得知作战中心已经成立一个多月,还这样混乱不堪就不符合常规情理了,也不符合军人作风和形象。可能刚开始会有一点乱,但一定会进行整理,否则有办公安全隐患,也不利于正常的室内走动和工作开展。
总之,瑕不掩瑜,作为一部现象级的科幻小说,《三体》的成功之处无需赘言。根据刘慈欣作品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今年春节档期大火,作为科幻迷的我也慕名观看,震撼惊喜之余对作者十分推崇和敬佩,这部《三体》我也会认真拜读完,继续与大家分享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4. 三体读后感1200字
听说这部奇书很多次了,一直没有真正去阅读,某日听了一个关于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电影的讲座,其中提到《三体》在国内科幻小说界的地位,也提到该书的精彩之处,但演讲者认为该书还是不适合拍成电影,因为其故事铺垫太长,人物众多,剧情复杂,短短两个小时之内很难把故事讲清楚。这么一说我到来了兴趣了,下决心拜读一下这部神作。 想到哪就说哪儿吧,先说我最敏感的一个词(和我所学专业有关)――思想钢印,听上去就充满硬度的一个词,在《三体》第二部,这个词是面壁者(面壁者是人类发现三体危机时,通过分析三体世界生物不会欺骗、不会伪装和演示的特性,为了逃脱三体世界的监控,以寻求能够战胜三体的途径所挑选的人,面壁者拥有很多自由,有强大的调配资源的能力,但不需要向外界解释,以表象欺骗三体世界,真实意图是战胜三体。)希恩斯发明的,更确切的说,这是一项技术,一项企图控制人类思维的技术。作为面壁者的希恩斯,假装要为人类打上对于未来与三体世界的战争充满信心的思想钢印,造就一支拥有必胜信念的太空军,当时的情况来看,人类对于未来的星际战争缺乏信心,敌人太强大了。看到这儿时我不禁微微一笑,这不就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干的活么?尤其在战争年代,这个职业绝对是必要的。 当希恩斯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思想钢印的想法时,曾遭到大家的反对,是希恩斯是这样反驳的:“怎么一提到思想控制,大家都这样敏感?其实就是在现代社会,思想控制不是一直在发生吗,从商业广告到好莱坞文化,都在控制着思想”,在希恩斯对于人类危机的迫切性的分析下,联合国同意了他的思想钢印计划,只不过对这项计划的实施范围和过程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然而当希恩斯关于思想钢印的惊天大秘密被破壁者(破壁者是来自三体世界的专门破除和揭穿面壁者计划的人)揭穿之后, 人们才发现所谓的信心都是假象,希恩斯本人是一个十足的逃亡注意者,他对未来根本就缺乏信心,所以他给人们打上的思想钢印看上去是使其获得信心,实质则相反,只是这种失败主义的逃亡情绪不会立马表现出来。
24 62
评论分享
举报匿名用户 2017-08-08
《三体》是一部由作家刘慈欣创作的史诗科幻巨着。文中讲述了宇宙宏世界的残酷与竞争。内容跌宕起伏,环环相扣,我已看了数遍,依旧不厌。这本书主要讲生存条件苛刻的三体人发现地球这块宝地,决定全族迁移过来,发动了“智子”和“水滴”两种武器欲毁灭人类。而作为抵抗人的面壁者之一的罗辑,虚度数十年光阴后做出一个决定——以地球为要挟,一旦三体人决定进攻,罗辑就会引爆水星上的爆炸装置,在三体人迁移过来之前将太阳系覆灭!但正是这个疯狂的想法威胁到了三体人。当罗辑发现这样有效时,毅然担起了守护的重任,让人类在他的庇护下取得了一线生机。但真正的宇宙显然更加残酷,完全不似一个繁荣的文明世界。各个族信奉的都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一切有发展潜力的星球都会被强大的种族在发展起来之前扼杀于摇篮,比如地球。地球人本来都躲过了三体人的进攻,甚至在机缘巧合下与三体人达成盟友的关系,拥有无限潜力,却被高等种族注意,被一颗对于顶尖种族来说不过相当于一个玩具的导弹,摧枯拉朽般的毁灭。真正永生的,只有那些站在宇宙顶尖,毁掉一个又一个年轻种族的——“死神”。当我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我无暇顾及其它,只是在脑海中一遍遍回放着这本书的故事。
5. 三体读后感150字左右
1、在意义之塔上,生存高于一切,面对生存,任何低熵体都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2、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3、我们不知道三体世界是什么样子,但我们知道人类。
4、青铜时代呼叫蓝色空间!青铜时代呼叫蓝色空间!不要回来!这里不是家!
5、我们都是阴沟里的虫子,但总还是得有人仰望星空。
6、那你的生活是一种偶然,世界有这么多变幻莫测的因素,你的人生却没什么变故。
7、别告诉我那地方在哪,否则世界就小了。
8、我是个懒散的人,从小就是,住校时碗从来不洗,被子从来不叠,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懒得学习,甚至懒得玩,每天迷迷糊糊地混日子。
9、你们认为没有路,是因为没有学会不择手段。
10、无知和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6. 三体读后感100
《三体》是一部多重旋律的作品:此岸、彼岸与红岸,过去、现在与未来交织成中国文学中罕见的复调,故事的核心竟然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文革。
当主流文学渐渐远离了这个沉重的话题,大刘贲然以太空史诗的方式重返历史的现场,用光年的尺度来重新衡量那永远的伤痕,在超越性的枧野上审枧苦难、救赎与背叛。
这一既幻想又现实还科学的中国版《天路历程》,疯狂而冷静,沉重而壮阔,绝望而超脱。
7. 三体读后感1500字左右
最近读了,从懵懂无知到慢慢深入,其中感兴趣到是汪淼的发现胶片相机的奇异现象,从科学的边界打开了思维边界 。
作为顶尖研究纳米人员,对这种奇异现象,十分在意的,联系他的朋友,去他家,发现啦vr现实游戏。
兴趣点一:乱纪元
兴趣点二:人能脱水变成皮 方便携带 后泡水复苏 有趣的事 人皮还能被老鼠吃了 泡水后会变得缺胳膊少腿 。
兴趣点三 :这一夜持续了四十八年,第137年号文明在严寒中毁灭,该文明进化至战国层次。
文明的种子任在,它将重新启动,再次开始在三体世界中命运莫测的进化 在这句话中持续四十八年 是一个文明而这个文明是在严寒中毁灭。奇怪的是只进化到战国时代。
有趣的发现 他结合了真实性吗?
纳米技术和加速器技术 神州19号 现实都出现了吗?
实际上这既是科学幻想 也符合后续航天事业的发展与探索。
乱纪元可理解,时空错乱 不同的时间连接不属于当时的人物 环境人物背景。
在人体变成人皮 从脱水到泡水。这一神奇的现象使我脑洞大开。
最终文明在严寒中毁灭,那场冰雪下了一夜 那一夜持续的时间不正常。所以在这种极其不符合大家对科学的认识,所以一直出现的反常的数据。也就是科学边界吗?
8. 三体读后感200字左右
读后感如下
1、应用物理学家汪淼因为好奇杨冬的死,从这个点出发探寻三体世界的奥秘。
美好的事物、人物总是能够引发人类强烈地好奇心、保护欲。
2、大史说邪乎到家必有鬼,还有出奇招解决尹文斯船的问题、带着汪淼和丁仪看虫子,用蝗虫和人类文明的巨大差异对比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的差异来激发他们的斗志。
不得不说,大史有非常多的实践智慧。是一个对于生活有着非常敏锐观察和洞察力的人,也非常地善于从生活中学习和内化为自己的智慧。
9. 三体的读后感150字
叶文洁颠沛在一个混乱的年代,谎言与欺骗,表象与真实,频频在她身边上演。
不可自主的人生充满着无奈无力无助,失望于人性,旋即失望于人类。
不可救药的人类社会永远不可能自我救赎,人类对于生命完全是负能量。
这才导致后来她隐瞒与三体的第一次联系。
10. 《三体》读后感100字
观看了三体之后,我感觉到了宇宙的宏大,以及人类的渺小。自己不过是万千世界里的一只小蚂蚁。
探索世界的征途才刚刚开始,宇宙的浩瀚,使得人类用尽一生去探索。甚至是无法到达的远方。但是我们不因为它的困难而放弃,而是应该坚持去探索世界,探索宇宙。
11. 三体读后感1500字
1、应用物理学家汪淼因为好奇杨冬的死,从这个点出发探寻三体世界的奥秘。
美好的事物、人物总是能够引发人类强烈地好奇心、保护欲
2、大史说邪乎到家必有鬼,还有出奇招解决尹文斯船的问题、带着汪淼和丁仪看虫子,用蝗虫和人类文明的巨大差异对比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的差异来激发他们的斗志。
不得不说,大史有非常多的实践智慧。是一个对于生活有着非常敏锐观察和洞察力的人,也非常地善于从生活中学习和内化为自己的智慧。
3、叶文洁:因为残酷地文革目睹父亲的惨死、大兴安岭白记者的背叛、假面虚伪的大姐签字谈判、虚伪的雷政委等等,而对于人性失望透顶,她希望借助三体文明来拯救地球文明,能够带给地球更好地、更崇高地精神文明,为此,不惜杀死了雷政委和自己的丈夫杨卫宁,甚至,也间接造成了数位杰出基础物理学家的死亡,包括她的女儿。